


活性炭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
活性炭是有机合成实验中常用的物质之一,主要用来给化合物脱色除杂。根据化学基础实验书上讲,活性炭的标准使用方法是在重结晶前热滤脱色,其实活性炭还有其它用法,巧妙的利用活性炭的性质,区分其优缺点,将给有机合成实验带来许多便利。
活性炭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主要有脱色、吸附和助滤,通常在活性炭的一次操作过程中,主要表现其中一个方面,其它方面的作用是次要的。
1. 脱色作用
活性炭?常见的作用是脱色,根据与极性分析,活性炭可以视为非极性物质,可以用来吸附非极性和小极性色素,适合在大极性溶剂中使用。
物质中含有的色素大多属于非极性或小极性色素,所以在常用脱色剂中?常用的就是活性炭,?常用的溶剂是水和醇类。
一般在需要脱色时,不需要考虑色素的极性,直接以活性炭脱色,通过观察溶液在脱色前后的变化来判断脱色效果。
下游方面,活性炭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功能性碳材料。其具有特殊的微晶结构、孔隙发达、比表面积巨大,因此被作为优良的吸附剂,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,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液相和气相中的各种物质,以达到脱色精制、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等目的,已广泛应用于食品、饮料、医药、水处理、气体净化与回收、化工、冶炼、国防、农业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,人们对食品、药品、饮用水的性、纯净度等生存环境提出更高要求,活性炭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。
从需求端来看,活性碳是环境保护利器,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污染加剧,国内活性炭需求快速增多,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活性炭的主要消费区域之一,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活性炭消费国。
目前,国内水处理市场空间约占整个环保行业的40%,大气处理占30%,固体废物占10%。在环保行业,城市水源净化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的活性炭消耗量大,约占活性炭行业活性炭总消耗量的70%;其次是空气净化,活性炭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。
活性炭与木炭的区别?
一、活性炭与木炭的区别
3、比表面积大小不一
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所占有表面积的大小。即1克炭的表面积与所有孔隙面积的总和。烧制温度在500℃以上的竹炭,比表面积在150㎡/g至350m2/g之间;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活化制成的活性炭,比表面积可达到900m2/g甚至2000m2/g以上。因孔隙结构越发达,比表面积越大,其吸附功能越强,因此总体上活性4、硬度相差较大
4、竹炭密度大,硬度高,不易碎,适合做耐磨的家纺用品;而不同材质的活性炭硬度大不一样,椰壳活性炭硬度高,而用竹子生产活性炭具有比重轻,细软,易碎,故不适宜用于耐磨性要求高的产品。
5、生产成本差异很大
竹炭只需一次炭化过程,而活性炭还需要一个活化过程,其成本比竹炭要高许多,约为竹炭的3—5倍。因此产品售价也是竹炭的3-5倍。
6、原料及其消耗不一样
活性炭的原料消耗一般比竹炭高3-5倍,比如6t(吨)毛竹可烧制1t竹炭,但3-5t竹炭才能加工1t竹制活性炭。当然椰壳活性炭的原料成本将更高,但效果越更好。炭比竹炭的吸附性更强。
活性炭是什么?分类有哪些?有什么特点?
活性炭是一种主要由含碳材料制成的微晶碳素材料,其外观呈黑色、比表面积大、内部孔隙结构发达、吸附能力强。活性炭材料中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孔,1克活性炭材料中有表面积高达800-1500平方米的微孔,特殊用途极高。也就是说,在米粒大小的活性炭颗粒中,微孔的内表面积可能相当于一个房子,正是这些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使活性炭具有了良好的吸附性能。
活性炭产品种类繁多,按原料不同可分为:果壳类活性炭、木质活性炭、石油焦活性炭、煤基活性炭和其他活性炭;按制造方法可分为:气体活化法炭、化学活化法炭、物理+化学法活性炭;根据用途不同分为:工业炭、糖用炭、气相吸附炭、液相吸附炭、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炭等;按外观形状可分为:颗粒活性炭、粉状活性炭和其他形状活性炭(如活性炭纤维、蜂窝状活性炭和活性炭布);按活性炭的机能分为:分子筛活性炭、高比表面积活性炭、生物活性炭和添载活性炭等。